8月7日,2025中国政务服务掌办指数评测动向交流会于线上顺利召开。本次交流会汇聚了来自天津、山西、内蒙古、吉林、黑龙江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广西、海南、重庆、贵州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19个省级行政区的近百名省级行政单位移动政务服务主管部门领导、行业专家、移动政务服务应用开发运营商,以及5位连续多年深度参与掌办指数评估的“资深体验官”代表。 作为“前线播报员”,小掌柜总结了今年评测最关键的几点风向变化:全力聚焦真实用户办事体验;大幅减少预设的固定指标体系,强化体验官的真实用户感受;紧扣国家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要求,评测范围锁定国家发布的事项清单+地方高频实践。2025中国政务服务掌办指数评测的内涵本质不变,依旧坚持“五指并用”的初心,即可用、管用、好用、爱用、敢用。 想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深度解读和操作细节吗?接下来小掌柜通过会议文字实录,带您一探究竟! 会议内容实录 01 动向解读:郑磊教授详解评测新逻辑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、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深入阐述了2025年评测的核心变化与底层逻辑: 1、聚焦“一件事”,界定范围是关键:评测将紧密围绕国家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的要求展开。对于“一件事”的范围界定,主要依据国家已发布的集成服务清单(特别是前几批成熟度高的),并结合各地实践中高频、面广、问题多的实际场景。既关注量大面广的基层办理事项,也关注个人单独办理的关键事项,同时覆盖公共服务领域(如教育、医疗)。特殊人群(老年人、残疾人、外国人)的低频重要事项也会纳入考量,力求平衡。 2、评测方法“双支柱”,真实体验是核心:今年评测方法聚焦真实体验和技术测试两大支柱,取消了以往的文本分析。真实体验的权重显著提升,同时兼顾技术测试,侧重性能、安全等。此举是为了更真实地反映用户感受。 3、打分机制从指标驱动到任务驱动:今年将大幅减少预设的固定指标体系,体验官的核心任务不仅是像一个真实用户一样去“办一件事”,更在于“办成一件事”。他们将带着具体任务(如开店、办证),在各地移动政务应用上实际操作,全程录屏截图,并详细记录办事全流程(找入口、注册登录、搜索事项、填表、提交、查询、取结果等)中的每一个顺畅点和卡点、惊喜和槽点。这些基于真实过程的“好评”、“差评”和“吐槽”将成为评价的主要依据。 4、“五指并用”底层逻辑再深化:尽管方法革新,“五指并用”(可用、管用、好用、爱用、敢用)的底层评估逻辑不变,并被赋予了更本质的意义: ·能办(可用——小拇指“拉钩”):服务是否上线?入口是否可及? ·办成(管用——食指“发力”):事情最终能否办下来?(注:因用户资格不符导致的办不成不扣分,但过程体验仍评价) ·高效(好用——中指“标杆”):过程是否流畅省时?效率与效果并重,既看时长、跳转等硬指标,也注重主观感受。 ·易办(爱用——无名指“忠诚”):操作是否简单直观?是否愿意再次使用或推荐? ·安全(敢用——大拇指“基石”):信息采集是否适度?数据安全是否有保障?是否信任使用? 02 方法介绍:陈奕醇介绍体验官行动指南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、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研究助理陈奕醇具体介绍了2025年评测执行方案: 1、组建多元化体验官队伍:招募涵盖高校学生、在职人员、老年人、外国留学生等群体,确保视角多样性和代表性。所有体验官需经过审核(确保无利益冲突)、签署保密协议、并通过严格的培训和预评估筛选。 2、“任务小组制”深度实测:采用“任务小组制”,每组体验官认领特定“一件事”任务,对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移动政务服务应用进行深度体验。要求全程录屏截图,并在关键节点进行详尽的文字记录,说明打分或判断的理由。 3、多重核查保客观:所有体验结果将提交给至少两名资深核查员进行交叉核对。核查员会依据录屏/截图、文字记录,并参照往年数据,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,最大程度减少个人主观偏差。 03 互动环节:看郑磊教授如何回答 Q1:评测中“高效”的具体内涵是什么?考量哪些核心要素? Q2:移动端评估是否会覆盖企业经营全生命周期(准入准营、纳税缴费、注销退出)和个人全生命周期(出生、教育、置业、就医、养老)重点事项? 本次动向交流会清晰勾勒了2025中国政务服务掌办指数评测“以用户真实体验为核心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导向”的指导路径。虽然评测方法更加开放灵活,但对政务服务移动端“能办、办成、高效、易办、敢用”核心价值的追求始终如一。评测报告将于 2025中国省级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报告发布会发布,敬请持续关注「掌办指数」官方公众号,第一时间获取评测进展与发布会动态! END 扫码添加“小掌柜”微信
“五指并用,心手合一”,这五个维度如同五根手指协同工作,共同构成一只“有温度的数字之手”,目标是让用户感受到服务背后的诚意。
郑磊教授:“高效”是效率与效果的结合体。效率层面关注可量化的要素,如办理时长、系统响应速度、操作步骤/跳转次数、材料精简度、操作复杂度等。效果层面则更侧重用户主观满意度,包括流程顺畅度、界面友好度、客服响应与态度等。一个环节的严重卡顿(即使权重不高)可能极大影响整体体验感受,这就是“木桶效应”中最短的那块板。
郑磊教授:个人全生命周期事项是评测重点。企业服务方面,会着重评测适合在移动端办理、且具有必要性的高频事项,特别是从自然人向法人身份转换的关键环节。复杂的、需大文件操作的企业业务可能更依赖PC或线下,但移动端在提供入口、信息查询、部分轻量级业务办理上的体验仍是关注点。“开店一件事”作为典型场景已被纳入重点评测范围。